在资水河畔的晨雾中,李爱民狼毫起落间,宝庆千年文脉在笔尖流淌。这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与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双料会员,用三十载春秋在宣纸上耕耘出独特的艺术疆域。他的作品不仅连续入选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等顶级书展,更将楷书的端方、行书的流畅与草书的恣肆熔铸成刚柔相济的书风。在第十二届、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的聚光灯下,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笔墨技巧,更是一个文化传承者与时代的对话。
褪去书法家的光环,李爱民的双脚始终扎根在群众土壤里。在双清区政协履职的征程上,李爱民以蒲石国艺馆为文化阵地,搭建起传统艺术与群众生活的桥梁。每逢新春佳节,他的身影便活跃在社区企业,笔走龙蛇间春联载福入户,将“文化惠民”四字化作墨香浸润人心。玉清宫檐角的风铃声里,公益书法课堂上,他正在纠正孩子们歪斜的握笔姿势,为青少年执手传艺,让邵阳这片热土的千年文脉在稚嫩笔端悄然萌发。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景,正是他践行“艺术为民”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身为双清区政协委员,李爱民将宣纸上的思考延伸到现实治理中,将文化使命融入到参政议政来。他深入基层调研的足迹最终凝结成《邵阳市双清区文艺创作和活动扶持项目管理办法》的提案。这份承载着文化发展蓝图的建言,既承载着他对双清区文艺发展的殷切期望,更融入了他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深邃思考。
“书法是活着的历史。”李爱民常这样告诉学生。在书法课上,他示范的不仅是“永字八法”,更在横竖撇捺间传递文化基因;在政协会议上,他关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言,将古代文人雅集精神转化为现代社区的文化实践。他在政协会议上建言献策的身影,与在宣纸前挥毫泼墨的形象交相辉映,共同诠释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双重担当——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,更是文明薪火的播火人。
李爱民,这位从资水河畔走出的书法家,正以笔墨为舟楫,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,在建设“文化双清”的航程中破浪前行。
来源:邵阳市双清区融媒体中心
作者:王书琪
编辑:张可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